11月30日,应我校社会科学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安徽师范大学彭启福教授在线上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之重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张凯主持,我校人文社科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中,彭教授从“实践哲学: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理论定位”、“历时性对话: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基本结构”和“教化与拓新: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伦理学导向”三个方面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进行深入阐述。他认为: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内在地蕴含着一种“对话辩证法”。与其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诠释学相一致,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并非是一种理论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实践哲学模式下的辩证法。其对话辩证法的直接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柏拉图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基本结构乃是一种文本阅读式的(理解者内在反思性的)、跨时空的历史性问答,如何保障诠释学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还包含一种明确的伦理学导向:促进人类生活中的“善”。为此,它以诠释学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知识和规范与具体应用之间张力问题的解题思路:诉诸理解的应用性和实践智慧,通过文本理解者在特殊情境下的居间调停,实现普遍性知识和规范的“教化”和“拓新”的统一。最后,彭教授指出在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应该追溯到思想源头、学问源头和职业源头进行思考,深刻把握哲学发展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路径。
通过彭教授的悉心讲解,广大师生们对实践哲学对话辩证法和实践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极大地拓宽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通讯员 李波波)